弄潮兒向潮頭立,
手把紅旗旗不濕。
在“大眾創新,萬眾創業”的新經濟潮流中,業界一提到上海石油化工交易中心,幾乎是個無人不知的響當當名字。它的前身是“上海南郊石油化工交易中心”(以下簡稱“交易中心”),是一家以石油化工大宗商品現貨交易的平臺型企業。
之所以這么有影響力,以下幾個數字就足以說明問題:
它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石油化工大宗商品現貨交易交易中心;它匯聚了700多家會員企業,會員企業覆蓋面遍及23個省、直轄市、自治區;2017年貿易額達到1800億,上交國家稅收1.7億。說來你也許不相信,這么大體量的一個企業,而它的從業員工與管理者不足百人,營業場所建筑面積不足2000平方米。
這正代表著作為國際大都市、作為“國際貿易中心”的上海所需要的新業態:
占地少、高產出、低碳、環保。
01 機遇,永遠屬于有準備者
機遇始終只會眷顧有心人。對上海石油化工交易中心董事長孫繼東來說,這機遇在2008年年底來臨了。
那年九月份,孫繼東在浦東參加中石油上海公司的行業會議,中石油上海公司的領導提議再建立一家石油化工交易中心。之所以說“再建一家”,是因為中石油已于1998年成立了一家交易中心。另外,同一年中石化在浦東也建立了一家交易中心。中油上海公司的領導認為孫繼東合適。一方面因為他們對孫繼東了解。此人有創新精神,辦事一桿子到底;另一方面,他在業界摸爬滾打二十多年,有廣泛的人脈和豐富的行業經驗。
憑著職業的敏感,孫繼東馬上拍板說搞,而且要搞好!事實證明
當時孫繼東決定辦交易中心的舉措是正確的。隨著業務量的幾何級增長,員工在增加,光財務管理公司就20多人,原來的辦公場所不夠了。于是,2012年初,租借了近2000平方米的辦公樓。
02 瓶頸,是挑戰更是希望
如果說2012年之前兩年時間,屬于交易中心創業階段的話,那么之后的七八年時間,則是發展壯大階段。
為了拓展平臺的輻射面、擴大招商,交易中心采取走出去請進來兩條腿走路的方法。僅2012年,交易中心自己主辦會展不下十次。參加協辦會展平均每月兩次。公司就那么幾號人,除了財務管理公司,其他的人員幾乎都出動,全國各地滿天飛。而作為總裁的孫繼東,則一年一半以上的時間在外地。即便不出差,也往往在公司接待客戶。
由于孫繼東率領的一批管理者的努力,
2012年,在交易中心發展史上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。
這不僅僅是因為這一年會員突破到300家,交易額達到320億。還在于這一年交易中心與“金銀島(北京)網絡科技公司”合作,搭建起更廣大的招商平臺。更重要的是,在年底成立了電子商務公司。
這是國內唯一一個成功的系統、模式。2015年交易中心突破了交易額1000億的大關;更由于電子商務系統的成功,吸引了國內大的企業洽談、加盟。
交易中心的成功影響了全國的業界,業內將其經驗命名為“南郊模式”。在“南郊模式”的影響帶動下,全國涌現好些石油化工交易中心,譬如:北京、大連、天津、青島、深圳。小的更不計其數。
這里還不得不補敘一下2015年的大事件。
那年隨著“鋼貿”等大宗物資交易平臺的出問題,國務院對全國交易平臺進行清理整頓。一個月的檢查過去了,檢查組除了提出一些改進的小問題外,一致評價這是個健康、守法的交易中心。
于是,孫繼東向區政府及市商委提出申請,決定將上海南郊石油化工交易中心升級為“上海石油化工交易中心”,在區政府與市商委的重視下,“上海石油化工交易中心”正式掛牌。
2015年秋
市委書記韓正帶一批黨政干部考察交易中心,他對交易中心的理念與模式作了充分肯定,并希望做大做強,與自貿區接軌打通國際渠道。
交易中心從無中生“油”零的突破,到如今集聚700多會員企業,交易額過1800億。
03 弄潮,擁抱新時代曙光
2018年,黨的十九大的召開,祖國邁入新時代。新年伊始,孫繼東調整、充實了 管理者隊伍,同時又召開了有全國各地的供應商、專家參加的,規模400多人的年會。
首先
隨著國內石油期貨市場的確立,作為國內最大的現貨交易平臺,交易中心將接軌期貨市場,使之成為期貨交割的中轉站,這樣交易量將幾何級增長。如果順利,會員數將超過1000家,年交易額有望突破3000億。
其次
為接軌期貨市場也為拓展現貨的交易,提出了生態園供應鏈的概念。在全國布點四個區域,現已在蘇州建立了華東地區的供應鏈生態園。
第三
已竣工的建筑面積五萬多平方米的“能源大廈”,五月份 進駐啟用。
具備了這一些,上海石油化工交易中心將真正成為跟國際接軌的,與上海國際貿易中心相匹配的大宗物資交易平臺。
“夢成風雨浪翻江”。相信,在深化改革的浪潮中,孫繼東率領的上海石油化工交易中心將依然立在潮頭,迎接新時代初生的太陽!